日前,有媒体报道,游客刘女士在湖北咸宁药姑山古瑶村景区游玩时,不慎将手机掉入700米深的峡谷溪水中。景区工作人员调来了抽水机和发电机,经过8个小时的不懈努力,成功将手机打捞上来。
此事引发全国网友的热议,许多网友觉得不可思议,认为景区为了游客一部手机,竟然调来抽水机和发电机,费时8个小时将其找回,这耗费的成本是不是太高了?是否有浪费公共资源之嫌?
对于网友的质疑,景区回应说,抽水机和发电机是景区常备的,打捞手机并没有产生多少费用;同时景区位于国家一级水资源保护地,手机浸泡可能导致水源污染。当事人之所以向景区求助,是因手机里有很多重要的工作资料,丢失会给自己造成很大损失,情急之下才抱着试试的态度拨打景区标识牌上的救援电话,而意想不到的是景区并未推辞,竟然还为此“大动干戈”。放在当下旅游业复苏的大背景下看,本次景区帮助游客抽水捞手机事件,恰恰体现出了景区主动服务、主动作为的高姿态——这样一起急游客之所急、真正为游客考虑的事件,无疑也是景区服务的最好广告。对此,人们大可不必过度非议,而应正视此举的价值所在。
需要指出的是,手机属随身携带私人物品,游客在景区游玩不慎将其掉落峡谷溪水中,责任显然归属自己。虽说游客“希望打捞”是合理请求,但不是硬性要求;景区打捞手机耗费人力物力,做与不做当然也是合理的,关键取决于自身条件和服务理念。正如该事件景区负责人所说:“值与不值,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衡量标准,让游客满意就值得。”这句话可谓一语中的,饱含深意。的确,从提升景区服务黏性和形象的角度看,只要能让每个游客都有称心、舒心、暖心的游玩体验,感受到景区热情服务的温度,这样的“大动干戈”是值得的,是不能简单用钱来衡量的。
说到底,本次事件有其特殊性,是在游客表达手机资料重要情况下,景区基于共情、共鸣,在评估自身的人力物力、安全风险后,在能力范围内尽力帮助的结果。不过,对于类似情况,还需厘清责任,游客如果都千篇一律要求其它景区“照做”,就有点道德绑架意味了,这样难免会形成“破窗效应”,造成责任转嫁,势必危及社会公平。其实,景区量力而行、尽力而为就好。只要游客合理、合法表达诉求,并愿意支付成本,景区可以在不违规违法和不浪费公共资源情况下,通过提升自身服务,从而提高市场竞争力,这才是长远之道。
上一条:打造精品乡村休闲旅游
下一条:全球旅游业加速复苏 中国游客为行业复苏注入动能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