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因为一个人爱上一座城,相信生命的缘分……”每当听到这首旋律优美的歌曲时,便对湖南大学所在地——长沙这座遥远的城市,油然而生一种温馨和思念。湖南大学号称千年学府,坐落于历史文化名城长沙,建院至今已有一千多年,其中岳麓书院是湖南大学的院系之一,千年学府就是因此而得名。岳麓书院始建于北宋,一千多年在此兴学不辍,是世界罕见的千年学府。“唯楚有才,于斯为盛”,千百年来,有多少名人志士来此求学,更是造就了无数的英雄豪杰。湖南大学坐落于美丽的湘江西岸,苍翠的岳麓山下,穿过古朴的面朝湘江的东大门,沿着林荫大道的坡路往上走,不知不觉来到自卑亭。据介绍,亭的名字源自《中庸》:“君子之道,譬如行远,必自迩;譬如登高,必自卑”。意思是说,人的道德修养,好比长途跋涉,需从近处开始;好比攀登高峰,需从低处起步。自卑亭曾是进出岳麓书院的必经之路,如今却成了湖大的一角,但其深远的寓意仍然受到人们的推崇。走过自卑亭,迎面就是东方红广场,毛泽东主席的雕像屹立于此。顺着东方红广场往右走,没走多远就来到岳麓书院的大门。这里是正式进入岳麓书院的第一道门,头门上悬宋真宗书写的“岳麓书院”區额,两侧的楹联则更加气势非凡,上联是:惟楚有才,下联是:于斯为盛。苍劲的大宇透露着一种士朴和震撼。从门前的碑文简介中了解到,岳麓书院是我国古代四大著名书院之一,其前身可追溯到五代时期。北宋开宝九年,即公元976年,潭州太守朱洞在之前僧人办学的基础上,正式创立岳麓书院,以后历经宋、元、明、清各代,至清末光绪二十九年,即1903年,改为湖南高等学堂,尔后相继改为湖南高等学校、湖南工业专门学校,1926年正式定名为湖南大学至今,历经千年,弦歌不绝,故世称“千年学府”。现今的岳麓书院是湖南大学的二级学院,从事国学和中国史学方面的教学与研究。此前我一直以为岳麓书院仅仅是个旅游圣地,看了介绍才知道自己的想法多么幼稚和无知。走过头门,赫曦台、讲经堂、藏书楼等古建筑目不暇接,历代匾额、碑亭琳琅满目,仿佛徜徉于沉稳厚重的历史的长河之中;朱熹、张械、王阳明、毛泽东等历史人物扑面而来,像一颗颗璀璨的星辰,留下一東東耀眼足迹和绝贯古今的诗篇。细细研读,或高深或雄浑,或悲壮或柔情,当胸层云,排手云天,仿佛行走在一条诗与火的历史长河中。走马观花的,参观浏览,使我接受了一次传统文化的洗礼,仿佛聆听了大师们一次深刻的传道演讲,如饮甘泉,回味无穷!

走出书院,沿着苍翠幽香的古道拾级而上,来到了毛主席生前多次驻足的爱晚亭上。在爱晚亭旁边,有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的壮丽诗篇。那飘逸洒脱的字体仿佛将我们带到了遥远的风起云涌战争年代,仿佛看到少年毛泽东和志同道合的一群热血青年,指点江山、畅谈古今。伟人早已仙逝,然而他的这首诗给美丽的岳麓山平添了无限遐想和神韵。人们徜徉爱晚亭边,仿佛身边的一草一木都在讲述着那段厚重的历史。

沿古道一路走来,那些我们只在课本上见到的英雄人物的墓家赫然立于石阶两旁,黄兴、蔡锷、陈天华等英雄人物,辛亥革命烈士公墓、长沙抗战烈士公墓,一座座庄严肃穆,一种种庄严和敬重令人油然而生。透过墓碑上的简介和烈士的名言警句,湖南志士忧国忧民,敢于担当和牺牲的精神跃然纸上。他们把自己置身于中华民族宏大的革命和抗战之中,屹立成一座座庄严厚重的丰碑,浩然正气喷薄而出,充天盈地,展现出舍我其谁的担当豪情和牺牲勇气。

逝者如斯!站在岳麓山巅,俯瞰缓缓流淌的湘江,注目古老的岳麓书院,先者早已远去,年轻的身影穿梭于繁忙的大学校园之间,仿佛又听到了古哲先贤的朗朗书声,又看到了先烈前仆后继的身影!
恍惚间像是一种久未谋面的缘分,戚戚于我心田!(2024年11月5-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