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各地 收藏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3379510997

首页 >> 非遗文化 >> 正文

薪火相传 非遗无界

时间:2024年04月26日来源:陕西日报 作者:师念 赵一航

4月11日,陕西省首届非遗发展大会拉开序幕,以“激发非遗活力 焕发时代光彩”为主题,配套筹划10余项精彩活动。据了解,大会配套活动将持续至10月31日,在北京、广西及陕西省内多地举行。

2022年,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咸阳茯茶制作技艺作为联合申报项目之一,成功晋升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此之前,2009年,西安鼓乐、中国剪纸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陕西剪纸为中国剪纸联合申报项目之一。2011年,中国皮影戏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华县皮影戏为联合申报项目之一。

西安鼓乐

华夏古韵 复兴新生

西安鼓乐源于唐代燕乐,被誉为中国“古代音乐活化石”。

4月16日下午,在大唐芙蓉园紫云楼内,东仓鼓乐社为游客表演唐代宫廷燕乐《鼓》。观众们聆听着时而激昂雄劲,时而悠扬典雅的鼓乐,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东仓鼓乐社是西安鼓乐著名乐社,古称敬禄仓东仓鼓乐社。2006年4月,东仓鼓乐社入驻大唐芙蓉园紫云楼,开始固定演出。唐代宫廷音乐与紫云胜景交相辉映,中外游客在观赏唐代皇家园林的同时,也聆听到了来自千年前的珍贵鼓乐。

东仓鼓乐社主管齐兴峰介绍:“最近,我们每天都要在大唐芙蓉园表演4场。2022年,我们开通了抖音直播间。据后台统计,已经有7000万人次进入直播间。我们的视频在全网播放量超4亿次。很多粉丝观看直播演出之后,不远千里带着自己的家人来到表演现场。”

2021年至今,东仓鼓乐社先后到德国、日本等国家演出,广受赞誉。2023年,唐代宫廷燕乐《鼓》入选“全国文化遗产旅游百强案例”。

今年央视春晚西安分会场,东仓鼓乐社与西安交响乐团合作,为“李白”声震山河的《将进酒》诵读配乐。

在陕西省首届非遗年度盛典上,东仓鼓乐社副社长赵筱民荣获“陕西省非遗年度人物”称号,齐兴峰获提名奖。

非遗的创新发展,离不开理论支持与研究。

4月7日,西安鼓乐研究院成立。这是西安鼓乐传承创新发展中成立的首个西安鼓乐研究机构,其下设鼓乐非遗研究所、鼓乐创作工作室、鼓乐传习所等专业研究所和工作室、工作坊、培训中心。

西安鼓乐研究院的成立,将为西安鼓乐的再创新、再实践、再发展贡献力量,努力推动西安鼓乐代表中国古典音乐走向世界舞台。

华县皮影戏

久负盛名 创新发展

4月17日,汪氏皮影工作室,工作人员正在牛皮上进行“推皮走刀”。据介绍,一块精挑细选的牛皮经过制皮、过稿、雕刻、敷彩、缀结、装签等20多道工序、3000多刀,才能最终呈现一个个文臣武将、才子佳人的生动形象。

在陕西省首届非遗年度盛典中,汪氏皮影非遗工坊等10个工坊获评“优秀非遗工坊”。

近年来,汪氏皮影第四代传承人汪海燕选用雪花纹、万字纹、鱼鳞甲等传统纹饰,与各品牌跨界合作,让年轻人感受到皮影经久不衰的美。汪氏皮影非遗工坊不断延长产业链,去年,在北京什刹海胡同正式运营汪氏皮影文化主题酒店。在这个酒店,人们不仅可以观看皮影戏,还可以和皮影艺术家互动,了解皮影雕刻和表演技术。

世界皮影源于中国,中国皮影源于华州。华县皮影戏2006年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2020年,华州皮影在法国被注册为国际商标;2021年,渭南市华州区被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皮影)之乡,古老的非遗迎来发展新机遇。

首批“渭南工匠”薛宏权,自1983年从事皮影制作以来,40多年间,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创新现代皮影工艺品理念,用多媒体数字化科技手法创新传统戏曲展演。

2023年,薛宏权团队用时4年创排的大型多媒体舞台剧《惩恶扬善小哪吒》正式开演。该剧在舞美、灯光、人物造型设计等多方面进行创新性尝试,给传统文化增添了科技感,让非遗更具观赏性。

近年来,华州区坚持抓好皮影戏保护、传承和发展,不断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实施项目扶持计划,整合非遗文化资源,加强非遗人才培养,积极开展皮影进校园、进社区、进乡村活动。华县皮影戏多次赴北京、厦门、深圳、成都等地演出,并参加威尼斯双年展、博鳌亚洲论坛、丹麦非遗展示等国际交流活动。

陕西剪纸

内涵丰富 种类多样

陕西剪纸造型古拙、刀法粗犷、线条浑朴,范围覆盖三秦大地,在全国民间美术领域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3月5日,“文化陕西”旅游推介会在德国柏林中国文化中心举办,推介会现场设置了剪纸等陕西特色文创产品展示区。

今年48岁的武燕是全国“十大神剪”之一、陕西省工艺美术大师。她回忆道:“在德国,陕西剪纸得到了许多外国友人的欣赏和称赞。我在现场剪了好多,他们觉得不画样稿的剪纸特别神奇,不少人不由自主竖起了大拇指。陕西剪纸能走出国门得到大家的认可,我感到特别自豪。”

陕西剪纸内涵丰富、种类多样,分为单色剪纸、拼色剪纸、染色剪纸、衬色剪纸、纸塑剪纸等。

4月17日,陕西省文化馆曲江馆区“薪火相传·非遗无界”陕西省非遗技艺展示——“妙剪生花”百人剪纸技艺大赛成果展正在进行,汇集了全省各地百余名剪纸艺人的作品。参展者中,年龄最大的79岁,最小的21岁。

21岁的张景云是一名在校大学生,他的剪纸作品《扣碗鱼》呈现了碗、鱼、石榴、牡丹等元素,寓意生活富贵美好,获三等奖;文创产品《遇见生活》获创新奖。“我会珍惜每次学习交流的机会,取长补短,继续认真钻研剪纸技艺,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张景云说。

咸阳茯茶制作技艺

“丝路黑金” 产值攀升

4月13日,第四届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在海南举行。在陕西展区,西咸新区茯茶镇茶业有限公司带着不同种类的茯茶产品——茯茶砖、茯茶文创产品、茯茶片、速溶茯茶粉参会,为消博会献上来自陕西的真心和实意。

泾渭之水、关中气候、秦人技艺,造就了茯茶独一无二的醇厚滋味和浓郁香气。

茯茶发源于咸阳泾阳,也在泾阳发展壮大,被誉为“丝路黑金”。

咸阳茯茶制作技艺传承人贾振介绍,用咸阳茯茶制作技艺制作茯茶饮品,需要花费5年时间,完成20多道工序。

为了让更多人喜欢茯茶、了解茯茶,2017年,他们建成制作技艺传承馆,推广茯茶文化。

近年来,咸阳市抢抓陕茶振兴机遇,将茯茶产业列为全市16条重点产业链之一,按照“政府引领、企业主导、龙头带动、集群发展”思路,加快产业升级,推进产业链延伸,着力打造百亿级茯茶产业集群。

咸阳泾渭茯茶有限公司建设了国内规模最大的智能化、数字化生产线,推行智能渥堆等技术,大大节省人力,提升品质,满足市场需求;与港商合资组建了泾渭茯茶(香港)公司,将产品出口到美国、韩国、马来西亚等国家。

目前,咸阳茯茶制作技艺已形成完整产业链,咸阳市有茯茶生产加工企业51家、营销企业近千家;茯茶产业从业人员近2万人;茯茶产品远销西亚、中亚等地,年综合产值达32亿元。

上一条:乡村工匠筑梦甘肃 弘扬文化传承非遗
下一条:焕新“非遗+”——看荆楚大地如何绘就非遗新画卷

关闭

编辑:瞿颖
今日头条
热点推荐

市场持续升温 消费供需两旺

乡村工匠筑梦甘肃 弘扬文化传承非遗

五一假期广州乡村旅游游客占比达47.8%

文旅元宇宙打造新体验 虚实融合赋能景区价值延展

2024年“五一”假期国内旅游出游2.95亿人次

充分发挥政府投资带动放大效应

全国残疾人文化周启动

深刻理解和践行大食物观

“五一”假期文旅活力足

青藏铁路西格段发送旅客1.1亿人次

精美图集